1.精神分裂症是大脑分裂了吗?
由于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有些人一听说精神分裂症,就会感到很可怕,从字面上猜测可能是大脑分裂了,其实这样的猜测是不正确的,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大脑的分裂。那么,精神分裂症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精神分裂症是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出现了障碍,这几方面表现出与现实环境不协调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思维与现实环境不协调表现为:思维内容荒谬离奇、难以理解,说话缺乏主题,东一句、西一句。情感与现实环境不协调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该悲伤时不悲伤,该高兴时不高兴,甚至出现相反的情感反应。行为与现实环境不协调表现为:对学习、生活、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规章制度依从差,生活懒散、行为怪异、孤僻离群、不合礼仪,难以胜任工作,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因此,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大脑的分裂,而是思维、情感反应、行为与环境现实相脱离,从而表现出的不协调或分裂,它意指大脑功能的分裂,而非大脑结构上的分裂。
2.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发生的?
很多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患者在精神上受到重大刺激或生活压力过大,以致于承受不了而引起的精神崩溃,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迄今为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有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但不等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一定就会患病,也不等于没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就一定不会患病,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②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精神压力大、心理应激可能是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谷氨酸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④研究资料提示,精神分裂症可伴有脑结构的变化。
由此可知,虽然精神分裂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成理论,但现有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是易感素质、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及生活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我们要从多方面预防该病的发生。
3.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除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外,以下因素也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①社会心理因素:经济水平低、生活物质环境差以及心理社会应激负荷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其中,心理应激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诱发因素。②不良生活事件:失业、恋爱受挫、婚姻失败、人际关系冲突、丧亲等不良生活事件刺激。③重大生活变故:如怀孕、出国、长时间被他人囚禁控制等。④个性特征:胆小、敏感、猜疑、犹豫、好幻想、固执、孤僻内向等性格特征,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系。⑤不良的婚姻和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关系异常、家庭成员关系恶化、幼年丧亲、身为私生子等,长期处在心理冲突和应激中,也可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促发因素。⑥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⑦季节性的影响:春季常常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季节。
4.精神分裂症有哪些前驱症状?
当躯体不适时,我们会积极主动的去寻医问药,测测血压、血脂、血糖,检查心电图、拍个胸片、做个B超,以期对躯体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对精神疾病却往往警惕性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够重视精神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该如何识别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从而造成治疗延误或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多种多样,以下征兆可以帮你识别精神分裂症。
(1)情绪改变:情绪波动、发脾气、易激惹、抑郁、担心、忍惧、焦虑不安。
(2)思维改变:谈话内容东拉西扯、想法离奇、不合常理。
(3)行为改变:出现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敏感多疑、孤僻少语、生活懒散、发呆、自语自笑、沉湎在脱离现实的幻想中,行为无目的性,注意力集中困难,难以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个人生活料理能力下降,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4)躯体改变:睡眠、饮食减少或变得不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偏离正常,纵向比较是与该人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横向比较是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相比较,以便能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蛛丝马迹,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
5.精神分裂症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的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种:
(1)幻觉:以幻听最常见,表现为评论性或命令性。评论性幻听指患者凭空听到声音议论自己的好坏,对患者评头论足。命令性幻听是凭空听见声音命令患者做某事,如患者听到声音“去掐死你的猫”“你去死吧!”等。患者表现为自言自语、对空说话、沉浸在幻听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在幻听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
(2)妄想:以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最多见。关系妄想表现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谈话聊天等,都是含沙射影的说自己,甚至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内容都与自己有关。被害妄想是坚信别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害自已或家人,在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情绪不稳,急躁易怒,紧张害怕,争吵大骂,容易出现攻击、伤人行为。
(3)思维散漫或思维破裂:与患者交谈时,患者回答问话往往偏离主题,句句似乎都沾边,就是说不到点子上,令人听不明白患者想表达什么,抓不住要点,这叫思维散漫。严重者患者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称为思维破裂。
(4)思维贫乏:患者语量少,内容简短,反应迟钝,缺乏主动性言语。(5)情感平淡或迟钝:表现为表情呆板、缺乏情感变化、眼神茫然、自发性动作少、讲话缺乏抑扬顿挫,单调乏味。
(6)意志减退:患者对自己的前途不担心不关心,活动减少,多喜欢在床上躺着,不修边幅,生活懒散。
6.精神分裂症分哪几型?
根据临床特征,精神分裂症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早期常有疲乏、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发展为孤僻懒散、冷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为主要特征,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常缓慢起病,持续发展。
(2)青春型:主要表现为情感改变,情感反应不协调,情绪不稳,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思维杂乱无章,可有片断离奇的幻觉妄想。多在青春期起病,起病急,进展快,多在2周内达到高峰。
(3)紧张型:主要表现为紧张、缄默、运动减少、全身肌张力增高,严重时出现不言、不动、不食、不自动排便、面无表情、对刺激无反应,呈现木僵状,肢体任由他人摆布,被摆成不舒服的姿势也不反抗,长时间维持不变,例如:把枕头抽出,患者头部仍然悬空不挨床,被称为“空气枕头”。
(4)偏执型:主要表现为妄想症状,常伴有幻听,多在30岁以后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
7.精神分裂症是怎样进展的?
精神分裂症的进展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有家族遗传史。②起病年龄早。③起病缓慢。④发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⑤病前性格有缺陷。⑥病程持续时间长。⑦发现较晚或治疗不积极。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⑨属于单纯型精神分裂症。⑩家庭和社会支持不佳。
精神分裂症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进展形式: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后,约有20%的患者可获痊愈,不再发作。②另一些患者可呈发作性病程,隔一段时间发作一次,发作期和间歇期时间长短不一。③另一小部分患者病程为渐进性发展,病情反复发作,且越来越重。
8.得了精神分裂症都需要住院治疗吗?
不一定都要住院,要看病情情况。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在家也能够按时服药,治疗效果也不错,就可以不用住院。
住院治疗有如下三利:①利于观察病情:住院期间,便于医护人员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利于明确诊断和制订完善的治疗计划。②利于治疗:由于医护人员能观察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医生调药、加药就会很大胆,也会很及时,有利于更好更快的控制病情。③利于患者安全: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会有更专业的预测和防范,可以更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住院治疗也有如下三弊:①患者与家庭社会相脱离:住院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使患者与家庭社会脱离,影响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功能。②如强迫患者住院,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冲动行为。③增加医疗费用,加大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需要住院治疗:①极度兴奋、冲动伤人。②有自杀念头或企图,自杀风险高。③在家拒不接受治疗,家人无法管理。④诊断不明确,需要住院观察以明确诊断者。⑤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⑥在家服药治疗效果不佳,需要住院系统调药者。
因此,决定是否住院时要权衡利弊,以“最利于治疗、最利于患者康复”为原则,做出理智的选择,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不要犹豫不决,以免延误诊治,造成意外损失。
9.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有些患者家属不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认为患者是“中邪”“鬼神附体”,或者认为患者仅仅是“心理问题”“思想上想不开”等,试图通过“烧香拜佛”或“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往往是既没治好疾病,又延误了治疗,有时候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那么,得了精神疾病该如何治疗呢?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是以抗精神病药物为手段,对紊乱的大脑神经化学过程进行调整,达到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改善和矫正病态思维、心境和行为,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预防复发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2)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采取MECT治疗能较为迅速的控制症状,缩短病程。MECT治疗具有适应性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在精神分裂症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心理治疗:采用心理治疗技术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有关问题。如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强迫或幻听、妄想症状,心理治疗是精神科特色治疗,是精神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4)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频脉冲治疗等。
(5)康复行为治疗:能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延缓衰退,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在促进患者心理社会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几种治疗手段常常是联合采用、相辅相成,以达到增强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0.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是否可以“根治”?
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症,很多患者或家属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病能治好吗?可以“根治”吗?
可以肯定地说:精神分裂症能治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没有那么悲观,研究显示4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良好,六成以上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而这里所说的治好,是指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而不是说完全恢复得和病前一模一样。大家之所以担心精神分裂症治不好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受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歧视的影响,一旦患上精神疾病,就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终身被作为患者看待。②由于该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所以给人一种“治不好”或“不除根”的感觉。③患者虽然痊愈出院了,仍然需要坚持服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看起来呆板、迟钝,这些药物副作用也让人感觉患者仍然是病态的。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痊愈出院的患者仍不能参加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家庭社会功能日渐衰退,仍被认为“有病”。
不可否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该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这需要医院、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积极努力和配合,在控制精神症状的基础上,让患者多参加康复技能训练,尽最大可能地促进患者家庭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促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精神分裂症能够根治吗?这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什么是根治?如果是指得一次病后,一辈子就不再复发,那精神分裂症是不能根治的。不仅是精神分裂症不能根治,又有几种疾病是能根治呢?比如,谁能说得了一次感冒,好了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感冒了呢?谁能说得了脑梗死,痊愈之后就不会再次脑梗死了呢?有人还说,得了精神分裂症即便是痊愈之后也要坚持服药,这不就是说这病除不了根吗?其实,需要坚持长期服药的疾病很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但如果能通过服药,使身体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值得庆幸的事吗?
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不要总是那么悲观,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便获得更好的疾病转归。另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精神疾病有复发的可能性,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治疗,还要关注如何预防复发,使患者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状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11.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是怎么回事?
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是指急性期精神症状已得以控制,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然后将药物逐渐减量而继续进行的治疗,维持治疗旨在预防复发或病情波动,避免再次人院。
精神分裂症治疗疗程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维持治疗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具体时间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而定。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患者,维持治疗至少5年;对于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以相应较短。
之所以要进行维持治疗,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的慢性疾病,20%左右的患者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再发作,25%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缓解后的第一年内复发,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可使患者出现慢性功能残疾、家庭社会功能下降等。所以,为了避免或减少复发,患者出院后要坚持服药以维持治疗。
12.神经衰弱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吗?
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是两个不同的疾病,而不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因此,神经衰弱是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分裂症也不是神经衰弱发展而来的。
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是由于神经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患者自感精力不够,易疲乏、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食欲降低,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还会伴有紧张性头痛、头晕、消化不良等躯体不适感。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表现出以上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被称为“类神经衰弱症状群”,由于神经衰弱症状容易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相混淆,所以容易误让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神经衰弱发展而成的。
虽然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类似,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神经衰弱患者对疾病的主观痛苦体验深,对疾病有自知力,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而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却往往缺乏痛苦体验,不认为有问题,不承认有病,拒绝治疗。
因此,要注意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两者的鉴别,但不管是神经衰弱或是精神分裂症,都需要及早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以更好的鉴别,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13.精神分裂症与躯体疾病有关系吗?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躯体疾病也可伴发精神症状。比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结缔组织等躯体疾病病程中,由于脑功能受到了影响,也会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兴奋躁动、敏感、紧张等精神症状,这些精神症状的直接原因是躯体疾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多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现形式以意识障碍为主,而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也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例如,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被害妄想的支配下,一方面紧张恐惧、四处乱跑,另一方面担心饭里有毒而不敢进食,造成能量供应少、消耗大,导致营养缺乏,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躯体疾病。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思维行为异常,衣着不合时宜,大冬天穿单衣等,也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躯体疾病。同时,抗精神药物也使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高,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
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加强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躯体疾病所导致的精神症状,做好安全防范。